环境部通过三项文件,谈了哪些问题?
9月8日,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、部长黄润秋分别主持召开党组会议、常务会议。
其中,党组会议强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及做好巡视整改等三项工作。
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》《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》《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》三项文件。
此外,环境部官网当天还公布了近期已印发《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、《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》的消息,毫无疑问,环评制度改革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环保系统的工作重点,长久以来的环评乱象有望真正得到整改。
《行动计划》要求,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,聚焦影响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发挥、影响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、群众反映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,依法严肃查处,严厉打击和遏制环评弄虚作假、粗制滥造、不落实环评要求、无证排污、不按证排污等违法行为。各地应制定本行政区域2021-2023年监管行动计划,并按年编制实施年度工作方案。
《行动计划》强调,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围绕“质量”和“落实”两个方面开展监管。针对建设项目环评,开展环评文件复核、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情况抽查,开展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环评合法合规情况抽查;针对规划环评,开展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落实情况抽查;针对排污许可,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、登记情况和执行情况抽查。
《行动计划》指出,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应坚持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,随机监管和靶向监管相结合,根据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,实施分类处置。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部门和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应协调联动,推进审查审批与行政执法衔接,形成监管合力。
《行动计划》要求,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应强化信用管理和信息公开,及时通报不落实环评要求、无证排污、不按证排污等典型违法案件,情形严重、影响恶劣的,在政府网站或主流媒体公开曝光。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和人员,依法依规依纪严肃查处。

长久以来,环评圈乱象丛生,外界看来,基层环评中介机构编制质量良莠不齐、编制费用居高不下、编制周期冗长烦苛、部分编制机构以价取胜,环评人应对此背负主要责任。
环评人自己却有苦难言,松弛的监管之下,环评报告如何编撰、多久出,话语权基本都在出钱的甲方和想多赚钱的老板手里,干活、背锅的却都是自己,熬夜熬到头秃,却既没有变强也没有变富,真的是又苦又累又有罪。
如今,一天之内,环境部针对环评制度改革连续公布一个行动计划、一个方案、两个意见,不难看出其整改决心之大,期望通过这次改革,环评乱象能够真正得到整治,让环评人的生存现状得到真正改善,让环评工作真正成为消弭污染于未成的前沿阵地。
来源:生态环境圈
文章内容、图片来源网络,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:供参考,交流之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